中新网福建晋江11月10日电 (吴冠标)沉迷于神话传说与神仙形象的发明,北京青年艺术家文那将她发明的“野生神仙”留在了国际各地。近期,她历经4年精心打磨的“藏海厝”在福建泉州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启幕,为人们叙述一个“闽南神话”。
“这是一个关于海上丝绸之路,关于移民,关于海洋的故事。”文那介绍道。
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的文那,曾在我国、荷兰、意大利、毛里求斯、法国等多地画了10多年岩画,拿手交融当地崇奉与习俗,发明出全新的神仙容貌。4年前,机缘巧合下,文那与梧林传统村落结缘,敞开了新的发明之旅。
走进藏海厝,岩画和闽南木雕造像交相辉映,“照海”“织海”“夺气”“串珠”等“自创神仙”摆放有序,各司其职,展示着海洋、出产、交易、崇奉和移民等泉州元素。
泉州是我国闻名侨乡、古代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重要起点城市,散布在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裔华人达900多万,大部分居住在“海丝”沿线国家和地区;一起,泉州民间崇奉气氛稠密,素有“半城焰火半城仙”的美誉。而这些都成了文那的发明构思。
文那在坐落福建晋江的工作室进行艺术发明。 吴冠标 摄
在晋江,文那纵情挥洒着自己的才调和幻想,也用心和脚步去感受着“海丝”文明和闽南侨乡文明的魅力。
“闽南人与神仙是接近的,他们经常会去宫庙里‘唠家常’。闽南人是容纳、有气魄的,他们看着我一个北方姑娘来到这儿制作自己的神仙,给我供给许多构思和协助,支持着我不断向前。4年下来,这儿似乎成了我另一个家。”文那说。
织海创世,照海擎镜,阿嬷串珠……文那为藏海厝里的21位神仙精心编织了21个故事,主神“照海”左右手各持一镜,既标志着海洋的风云莫测,又像妈祖相同保佑着海上船舶安全飞行。
10月27日,青年艺术家文那正在向参观者叙述“藏海厝”的故事。 吴冠标 摄
在文那眼中,神仙是人对国际万事万物的一种观点。“在古代,人们将自然现象理解为神迹,现代人则会用更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它们。但古人鲜少用神仙去解说生活习惯、人与人的联系等等,我却期望用这种更浪漫的方法去诠释这些文明。”
以“传姓”和“夺气”为例,“传姓”标志着闽南人将自己的姓氏传播到四面八方,留下一块块“衍派”“传芳”的门楣,让后人铭记;“夺气”则叙述了闽南渔民与大海奋斗,“攫取”海洋的财富以求生计的故事,充满了幻想力和构思。
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的藏海厝里,岩画和闽南木雕造像交相辉映,各位“自创神仙”摆放有序。图为“花兽”。 吴冠标 摄
值得一提的是,在藏海厝照海殿的背面,一尊小小的“藏海”身上包含了厝里一切神仙形象,它是整个藏海厝的题眼,标志着闽南的华裔文明、移民文明:“曾有许多闽南人离乡背井,或许终其一生都回不了故土,也不会去表述自己的乡愁,但他们内心深处一直藏着最闪烁的、关于故土的回忆。”
“离家远航的每一个人,心中都有归于自己的大海,它欢腾在先人的故土上,起伏在幼年的回忆里,翻涌在血液中,沁刻在皮肤上。”文那告知笔者,这便是藏海厝所表达的真实主题。
“累累花兽,乘海而归。”藏海厝里的最终一位神仙“花兽”,踏着波浪,带着从前远行的游人回到他们心心念念却“不敢望归”的故土。藏海厝的故事在此时暂时落下帷幕,而文那的手和笔,还未中止。未来,藏海厝将持续生长,衍生出更多理念和希望,成为唤醒游子故土回忆的温顺灯塔。(完)